close

演出時間:2007年8月19日

演出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演出團體:春美歌劇團

 

前言:

歷史材料的運用,似乎是近來歌仔戲劇本的取向,以單一人物為故事中心,進行脈絡書寫者,也不乏其數,朋友云:「今日之演出,乃是節錄歷史史實。」惡魔曰:「歷史史料要轉換成戲劇,如果只是節錄,就會不堪入目。」戲劇與歷史與說故事最大的不同,乃在於編排:「故事(story)亦即原始材料,按時間順序安排,即是fabula;而情節乃是為原始材料提供安排與佈局,也就是sjuzhet。」看戲,不是只要給觀眾一個材料,而是要把材料組合、編排,就像玩積木,疊出一個劇作者所意欲表達的中心主旨,一齣戲的主旨若未能彰顯,那何以言戲?!

 

內文:

        該劇分為八場次「(序)遠山隱隱、(一)蘭陵入陣、(二)瓊宴坐花、(三)假面檀郎、(四)花明月暗、(五)舞儺辟邪、(六)將軍無淚、(七)蘭陵出陣」

劇作者以八個場景(包含序)來鋪陳蘭陵王的故事,上半場的序幕至第四場,完全看不出來主題所在,【遠山隱隱】蘭陵王小時與母親的分離,為蘭陵王代面做了一個伏筆,亦即成人後的蘭陵王所戴代面與對母親的思念有著極大的關係,歷史記載蘭陵王戴面具上戰場,乃是起因於面貌如花,但劇作者用了極大的篇幅想要拉進代面與蘭陵王母親的關係。劇作者又想依附史實,又意圖想要緊扣蘭陵王母親與代面的關係,兩者企圖卻成了模糊焦點的敗筆。

【蘭陵入陣】武術編排具有可看性,不呆板,一致性中帶有變化,氣氛的塑造,可以更加磅礡,以突顯蘭陵王的驍勇。

上半場,劇作者花了過多的篇幅在於敘述,譬如序幕的蘭陵王與母親的分離,卻輕描帶過,不留一絲痕跡,徒留觀眾疑惑,這蘭陵王母親何以被抓?蘭陵王何以封王?第一場蘭陵王上陣,描繪邊疆將軍斛律光鎮守邊關失利,蘭陵王助陣退敵,勾勒兩人之間的互動,突顯蘭陵王的英勇;第二場邊關捷報,皇帝欣喜擺宴慶賀,重點在埋筆下一場馮淑妃與蘭陵王的見面;第三場蘭陵王思念母親,獨白以及與馮淑妃見面的相互訴衷情,淑妃告白,說明不由衷,蘭陵王卻因妻子的出場,而止住,令觀眾有種噎住不順暢之感;第四場描繪和士開與胡太后兩人之私通,和士開獻計,然後呢……,讓蘭陵王跳儺舞,目的呢?這樣的敘述手法,令惡魔百思不得其解!

上半場,劇作者要講的話太多了,要介紹的角色性格太繁雜了,導致於下半場的每一幕產生了過於匆忙之感。

【舞儺辟邪】皇帝下旨命蘭陵王跳儺舞以辟邪,蘭陵王原本怒意難耐,後來又怎麼會甘屈於儺舞之祭?蘭陵王儺舞出現妖魔,皇帝又怎麼會下旨燒掉代面?「《大儺舞》的表演很普遍,從農村到都市,從民間到宮廷,都有舉行。特別是在宮廷中,成了每年年終歲首必演的儀式。從人與獸鬥,變成了驅逐邪鬼的宗教舞。《續漢書.禮儀志.大儺篇》記載表演情況說:先組成一支幾百人的打鬼隊伍,通過舞蹈在宮廷中表演,驅逐瘟疫惡鬼。它的領舞者叫「方相」。方相氏頭戴假面,假面上有四只金光閃閃的眼睛,非常威猛可怕。」儺舞的面具代表著驅邪僻凶的用途,妖魔出現,又怎麼會將驅邪用途的儺具給燒毀,這邏輯的依據又是為何?

【將軍無淚】該幕斛律光老將軍一出場即被五馬分屍,然後匆匆閉幕、換場,這分屍者是敵軍?還是高緯所派出之士兵?

【蘭陵出陣】蘭陵王到底是出征勝利回來?還是尚未出兵?蘭陵王出場所唱,讓人誤以為為遭受高緯釋放,被迫出兵之感。

高緯痴癲,何以痴,何以癲?胡太后不檢點,與和士開私通起殺機,卻描繪不清。馮淑妃、高阿那肱、鄭芸兒人物性格為何?該劇人物塑造並非成功!

惡魔喜歡燈光、佈景、音樂、服飾,以及武者的設計,獨獨可惜劇本的創作。謝幕時,團主說到:「音樂是整齣戲的靈魂所在。」惡魔以為:「劇本乃是整齣戲的筋骨所在。」有魂無體,不可稱之為一齣好戲。

蘭陵王最後的飲恨,皇帝的賜死,原應更加感人肺腑(有友云:蘭陵王為團主的量身訂做。),卻因每一枝節的情節塑造,而搞死這動人的一幕,難怪蘭陵王最後選擇飲毒酒而死!

 

後記:

        惡魔愚痴,不懂該戲欲表達何意!不懂核心主旨為何!惡魔駑鈍,不明華麗文字的運用!不明饒舌切切的辭彙!劇作者大玩文字遊戲,卻忘卻該劇的草根性格;大玩歷史史料,卻忘卻戲劇的張力延展!如此痴愚不堪,不待賜酒,亦也鬱悶而亡!        看完戲,等於讀完了一個歷史人物,塊狀式、拼湊式、支離破碎式的歷史,惡魔知道「蘭陵王貌美如花,戰場上代面凶狠。」其餘的,留予客官想像!難怪惡魔謔稱為:「寂寞英雄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惡魔 的頭像
    小惡魔

    小惡魔の生活戲

    小惡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