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文化資源政府預算如何分配的問題
感覺經濟越來越冷
這些文化活動歌仔戲的天候就越來越艱辛
惡魔回覆
親愛的同學,這篇你熱心貼上的文章,卻被我塵封在此,忘了回應,非常的歹勢。很久不看報紙了,消息都來自網路,國家歌仔戲劇團的消息的確在網路上熱炒的一段的時間,目前是決定暫時停擺。而我也始終不提起我的想法,只因我不知所謂的「國家歌仔戲劇團」成立的原始動機與目的。但如以單純的觀眾的看法,還是可以跟同學你聊聊。
歌仔戲,的確有慢慢降溫的情勢,我不曉得這是因為整個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所造成的,亦或是每一個文化慢慢發展到一個階段後都會陷入降溫的狀態?不論是以前,還是大談本土文化保存的現在,台灣的文化與藝術我都覺得未曾受到真正的重視與關心,當然這也包括這些文化的藝師,而今戲曲學院所提出之「國家歌仔戲劇團」之成立背後的真正目的,也是讓我未曾得知的。
如果是以這樣的劇團來得到政府像似國家京劇團的補助,就能夠維持這個文化的遠遠流傳,我想我不贊同。歌仔戲原就是民間最底層的文化活動,它的生存模式與活動方式並非單一線路進行,以檯面上的劇團來說就有八十多團(小劇團尚未包含),那麼我所疑問的是,國家歌仔戲團成立之後,劇團演員的來源為何?是從每一個劇團聘請最優秀的演員嗎?譬如唐美雲歌仔戲團的唐美雲、許雅芬歌仔戲劇團的許雅芬、明華園歌仔戲劇團的孫翠鳳、河洛歌仔戲團的諸位優秀演員等,那麼我試問走了台柱的劇團又將何以維持?很久之前我曾提到,歌仔戲的文化圈是一種偶像的文化,偶像走了,那觀眾何留?所謂的好意,會不會到時成了加速沒落的推手?
又換個角度來看,如果國家歌仔戲劇團的成立是為了讓戲院的學生有所出路,那麼我又想試問,這是何道理?戲院歌仔戲學系的內部問題我相信仍舊存在,包括之前教師聘請的問題(技藝與學歷的衝突),以及學生在長期歌仔戲教育下所學習到的「功力」,說句老實的,戲院學生的功力與能力確實還有再增進的空間,我不認為成立國家歌仔戲劇團來作為戲院學生的保障出路是一個優先的考量。一如同我們不能為了台文系的學生找不到出路,就拼命的成立碩士班、博士班、研究中心、跨國企業文學研究公司等,然後公司成員就是如同我這種茅塞未開的小毛頭,然後向政府申請每年龐大的研究補助金,就號稱為「台灣文學薪傳與再發展」,我想同學你對此也應該不認同吧!
當政府以補助的名義將所有的經費放置於國家歌仔戲劇團之中去發展所謂的傳統文化時,那原本生存於小鄉小鎮劇團將如何繼續下去?我想傳統文化發展的方式不應該是如此,這既非國家歌仔戲劇團設立與否的問題,也並非預算分配的癥結所在,而是該怎麼讓這門藝術永續下去所要學習的課題,怎麼樣的方式才好?怎麼的方式才對?我想這非是單一從事教育者所能決定的,我不怎麼信任所謂的專家,尤其是拿著筆墨振振有詞卻連戲都體驗不到深層意涵的學者,老話一句,尊重這些真正從事歌仔戲的藝師,從他們身上去了解什麼才是他們所急需的,做一個周全性的探討,才是根基所在,我想歌仔戲文化的問題(包括台灣諸多傳統藝術)都並非以成立所謂國家級的單位就能完全圓滿的解決。
2007年3月6日1:13AM
板橋初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