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地點:大稻埕戲苑
演出時間:2016.04.10
演出劇團:薪傳歌仔戲劇團
故事大綱:
吏部尚書李廷甫(古翊汎飾)的獨生女秀英(張孟逸飾),秉性聰穎,是李家夫婦的掌上明珠。李老夫人壽辰之日,翰林王裕(簡玉如飾)偕子玉琳(江亭瑩飾)前来祝壽。李老夫人見玉琳才貌双全,就將孫女秀英許配為妻。秀英表兄顧文友(詹佳穎飾)因求親不遂,懷恨在心,暗中勾結孫媒婆偷得秀英玉簪一支連同一封假造情書,置於新房之中。玉琳中計,疑秀英不貞,婚後備加冷落。
滿月之期秀英歸寧,玉林擔心秀英與文友重修舊好,迫令其當日原轎而回,秀英滿心期望夫妻重歸於好,委曲地匆匆趕回。是夜,深秋時分,天氣漸寒,秀英怕夫受凉,為其蓋衣,本是一番好意,誰知玉琳醒後,反怪秀英存心不善,將其毆辱。
李廷甫到王府責問,玉琳出示情書、玉簪與休書,廷甫無言以對,一怒拔劍斬女,幸得陸氏(廖玉琪飾)勸阻,問明原因,並將孫媒婆拘審,事情終於大白。玉琳見鑄成大錯,悔恨有加,為得李家父女原諒,玉琳勤奮向學高中狀元,親捧鳳冠至岳父家賠禮,在兩家長輩勸慰下,夫妻重歸和諧。
胡言亂語:
薪傳歌仔戲劇團算是近期內關注較多的劇團,好似新的戲上演都會想盡辦法去現場看看,或許是一種期盼,巴望著在炫目華麗組成的各家劇團裡尋找一絲樸素的面容,薪傳算是其一吧。在廖瓊枝老師的指導下,劇團一直是溫溫的守著傳統的味道。也或許如此,對於喜歡看傳統戲的觀眾來講,爭議性不大,話題性也不高,除了過於保守的女性思維與不合邏輯的情節鋪陳吧(當然這是對於我這種喜歡傳統,但年紀不夠老又極具叛逆的人來講)。
「碧玉簪」這齣算是近期看過薪傳劇碼中較突破以往風格的戲,無論是從劇情來看,或是演出形式來講。劇情來說,不免悲苦卻認命的女性,無論出身好壞,薪傳的女性角色多為「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類型,無論受到天大的委屈總是默默承受,天生的賢妻良母啊,這種角色的塑造我稱之為「廖氏風格」,這些女性無論遭遇多不合常理的歷程,總能堅強的掙扎生存(佩服佩服)。當然「碧玉簪」的女主角秀英亦是如此,新婚當晚丈夫不分事由的發脾氣,奪門而去,然後呢,持續一個多月的精神虐待.身體虐待,都能堅強的、沈默的接受,這樣的女性真是好棒棒呢。既然是一貫風格又怎說是突破?該戲以輕鬆小品的方式進行,人物風格不再是「端端正正」,許多人物性格都帶有些微的詼諧感,這和以往人物形象有那麼一絲的不同,劇尾更以喜劇手法完成男女主角的圓滿,該劇具有輕鬆感與喜劇感,我個人深深覺得這對薪傳來講算是一個很大的突破與差異。故事行進因為人物性格的關係沈重感不似以往,也或許稍稍跳脫以往框架,讓我對此戲好感增加。
戲其實跟文學書寫一樣,必須符合邏輯性,而這個邏輯性需由戲本身很直接明白的建構起來,而不能由觀眾猜測,尤其是歌仔戲。現代劇(尤其是實驗劇)隱諱性較多,很多都是編劇、導演想要藉由戲劇傳達某種意象,但我認為歌仔戲必須很明白準確的將整齣戲的邏輯給鋪陳好。觀賞薪傳的演出,對我來講最大的難處在於常常要替情節或人物行為找一個合理的藉口或符合邏輯的思維,一個場次跟一個場次的連接,甚或人物出場行為的理由,在薪傳來說,常常是很跳躍的,以「碧玉簪」來說,整體戲劇氛圍我是喜歡的、喜愛的,但邏輯呢?
1.第一場,老夫人的70大壽宴上,老夫人跟李延甫(女主角李秀英的阿爹)提到她覺得男主角王玉琳很不錯想把孫女匹配給他,這時李爸爸也非常開心,但又為難這門親事沒有月老從中牽線,突然賓客中的其中一位大人突然走過來自告奮勇的說:「選我選我」欸~~不是啦,是說他可以居中說說好話促成這個因緣(啊~~我在想,老夫人與李爸爸的悄悄話也太大聲了吧!!如果這位大人都聽到了,啊其他人不也聽到了咩)於是,自告奮勇月老大人正在跟李爸爸吹捧自己多厲害的當下,我發現,所有賓客包括男主角父子兩都看著這兩個人頻頻點頭(這時我的os是,啊不是沒人從中牽線才要月老大人幫忙,啊男主角他們兩都聽到了耶,那幹嘛李爸爸不直接說啦)
2.新婚當晚男主角要洞房時,新娘子已經在床上等著,這時男主角帶著興奮的心情準備去關門(啊~~為什麼前面掀頭蓋、甜言蜜語的時候房門開開的啦~~)
3.就在男主角關房門的當下,發現了一封女主角寫給表哥的情書(這當然是表哥協同孫媒婆要拆散男女主角的計謀)這時男主角氣憤難當,卻不能告訴自己的雙親也不能昭告天下,只能獨自憤怒,厭惡女主角(我在想,為什麼當下甚至好幾次兩人獨處之時,男主角都不願意向女主角問清楚咧)
4.可憐的女主角雖然才入王家門一個多月,就被男主角打的傷痕累累,下一場,帥氣的李爸爸帶著馬童與部屬快馬加鞭奔向女兒,臺詞概要是:「女兒出事了,我來探究竟,一切就明瞭」(欸~~我看戲不做筆記低,所以也沒完整臺詞)(這時我在猜,有人跟李爸爸告狀了耶,所以他飛奔回來)但,事情好似不是如此,李爸爸一看到女兒就問為什麼才一個月就瘦成這樣(啊,李爸爸你女兒被揍耶,你都沒看到傷痕吼,你這樣問表示你還沒搞清楚狀況就跑回來囉。加上該場次眾人的反應,我深深的懷疑到底是誰把李爸爸叫回來的~~其實只要在唱詞內多加一句回來的原由,我相信可以令觀眾更加清楚情節的走向)
5.男主角趁著李爸爸出現,拿出預備的休書和偽造的情書,李爸爸一看大怒,這女兒也太不知廉恥,送了女主角一巴掌,抽了刀要殺女兒(我在想1.女主角就站在爸爸旁邊耶?聽到有一封信居然一點好奇心都沒有耶,不會想偷看,也沒問爸爸內容是什麼。good真是乖巧的女兒2.李爸爸太有正義感了吧,看完書信居然都不問問女兒到底是怎麼回事,劈頭就殺,這女兒撿來的吼~~誤)
6.在女主角被揍的莫名其妙,還準備當個莫名鬼的當下終於開口問爸爸她到底做錯什麼(傻女孩,你終於醒了,知道要問問題囉。)李爸爸這時才告訴情書一事,女主角當然矢口否認,這時陪嫁丫鬟春蘭開口了:「這不是小姐的筆跡」(天啊~~筆跡這件事為什麼是由丫鬟提出啊,李爸爸,你是氣昏頭還是怎樣,尚書耶、女主角的爸爸耶,怎麼這麼後知後覺)
好吧,原本只是要講講詭異的地方結果又扯遠了(怎麼有谷阿莫介紹電影的口吻出現@@),來聊聊人物好了
70大壽宴會上,李爸爸請李老夫人出場,這時老夫人由女主角扶上臺,李媽媽站在一旁陪同,可能因為女主角服裝顏色較暗,或其他不明原因,我突然搞不清楚李爸爸.李媽媽.李秀英三人的關係,該場次秀英的人物表現不似18歲的少女(是太賢淑的關係嗎?),聲音、服裝以及所表現出來的感覺。老夫人不夠70歲的老態,女主角不似18歲女孩,兩人出現在同一台上,更加明顯。
以薪傳來講,演員的水準狀態以及表現無須過於擔憂,對我來講。這對觀眾來講或許是一個很安全的劇團(很少會踩到地雷),但「碧玉簪」不能不提,該戲算是薪傳較突破以往演出方式的一齣戲,演員裡的人物性格多少都有其詼諧的一面,最明顯於該戲擔任笑點的人物,我個人覺得有秀英的表哥(顧文友)、孫媒婆以及陸氏(王媽媽),這也是我個人覺得薪傳在這次演出最大的差異之處。
表哥,具有吃喝嫖賭、遊手好閒的特性,又喜愛秀英,想要與其結為連理,無奈姑姑(李媽媽)不同意,加以秀英已許配給他人,故夥同孫媒婆欲從中破壞。這個角色應是三花,動作誇張,言談趣味。自私、貪婪的個性附著在角色屬性上,更加放大其趣味程度。孫媒婆於該戲也應是一彩旦,與表哥雷同,都是其富趣味但又帶有小奸小惡的個性,這兩個角色拼湊在一起在之前的薪傳是較少看見,這種特性的角色一搭一唱,非常有機會可以撞出相當大的火花,使得戲熱絡起來,可惜兩位演員的功底不足,以演出基本功來講,身段不夠純熟;以表情來說,不夠到位,三花最深層的蘊含並未彰顯出來。彼得奧圖在電影《My favorite Year》裡,曾引用了西方劇場演員的經典名言:「Dying is easy. Comedy is hard」,在每一齣歌仔戲的演出常常會有三花一角出現,但成功的三花卻是很少,低俗的言語、誇張的動作(當然不是這樣就不好)而是演出者有沒有發自內心想要讓人家笑,包含自己。所有的角色當然亦是如此,喜、怒、哀、樂,如果無法感同身受,那就只是一種情緒表現而非表演,「碧玉簪」裡的表哥與孫媒婆兩角,對我來講,無疑是不成功的。
那既然是輕喜劇,那麼重要擔任笑點的兩個角色都未能成功地吸引觀眾目光,又該如何?這時,陸氏(王媽媽)這位婆婆的出現為整齣戲的收尾擔任相當重要的一個轉圜點,那種時不時阿桑的無厘頭,與男主角的一搭一唱(尾場),把整齣戲的尾端成功帶出歡樂愉悅的氣氛。我在想演員的功底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放對位置,也許在這個圈子,大家看到的都是主角,但我想,只要放對位置,讓該角色發揮應有的耀眼之處,我想茶餘飯後聊的不會僅只是主角。
嘮嘮叨叨一堆,但是還是打從心裡喜歡這齣戲,好久沒寫長篇大論,總得為每一次參與留下些許紀錄。文字雜亂,想要的是這個劇種能有機會更活躍的發光著。
2016.04.11記於板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