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世民文

  現今世界處於變動不居、瞬息萬變的光景中,尤其是在職場奮鬥打拼的人,在最近一年特別感受得到,一切都在不確定的情況中,變幻莫測,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明天不但不會更好,而且可以預見的是苦日子揮之不去,未來的日子將每況愈下。

  例如,企業透過購併、歇業、倒閉,不斷無預警的裁員減薪,所謂的「鐵飯碗」已經銹蝕,許多上班族處於朝不保夕的情況,隨時要擔心要被老闆「炒魷魚」或資遣,中年失業人口節節高升;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上班族,感覺自己處於貧窮狀態;大學畢業生不但工作不好找,就算幸運找到工作,起薪也很低,幾乎和外勞的薪資差不多,實在大不如前。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發布的最新統計,過去五年,台灣二十三個縣市中,高達十三個縣市,每家戶的每年可支配所得都呈現向下衰退曲線,例如雲林縣、澎湖縣分別減少一萬九千元與一萬六千元。台灣的痛苦指數(失業率加上物價指數),創下二十年來的新高,達到六.四三。
 
而另一方面,2006年下半年台北的房價迭創新高,不斷突破十年的高點,尤其所謂的豪宅、超豪宅如雨後春筍般四處聳立,房價動輒在每坪百萬上下;即連一般中等住宅也水漲船高,每坪也要叫價五十萬元以上。顯然,豪宅已隱然成風,掀起一股搶購風潮,再貴的豪宅一推出,都搶購一空,顯示台灣有錢的富豪大有人在;而一份「購屋痛苦指數」調查報告卻指出,想要進駐台北市(三十五坪預售屋),一般薪水族平均需18.4年不吃不喝,不禁要望屋興嘆。台灣的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已不言可喻。

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即提出「M型社會」已然來到的主張,提醒現代人別以為只要咬牙忍一忍,好日子還會回來,其實一夕之間,你的財富已經大幅縮水,你可能突然從中產階級淪落到「下流社會」而不自知。

所謂的M型社會,指的是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富者在數位世界中,大賺全世界的錢,財富快速攀升;另一方面,隨著資源重新分配,中產階級因失去競爭力,而淪落到中下階層,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在中間這塊,忽然有了很大的缺口,跟「M」的字型一樣,整個世界分成了三塊,左邊的窮人變多,右邊的富人也變多,但是中間這塊中產階級,忽然陷落下去,然後消失不見。
 
面對M型社會的來到,現代大部分屬於中產階級的上班族,必須在心理上有所調適,甚至要採取必要的變革因應,所以在職場上,已有人提出簡單、儉約的生活主張,強調凡事不要硬碰硬的一成不變,或只重視有形的物質條件,因此「輕食主義」、「慢活運動」及「軟實力」等論調已逐漸抬頭,蔚然成風。

所謂「窮則變,變則通」,《窮得有品味》一書的作者亞歷山大(Alexander von Schonburg )即呼應此一說法,他說:「變窮,就是優質管理的開始 」。在職場上及生活方式上做一番調整,排出優先順序,知道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東西,放棄不必要的事物,如此可以既節儉,又贏回生活品質。

眾所皆知,上班族普遍壓力大,在忙碌的工作中,經常忽略飲食健康及身體的保養,因此全身病痛者,大有人在;「過勞死」者,也時有所聞。因此,強調簡單、健康、少油少調味的「輕食主義」,頓然成為21世紀最IN的飲食主張。在健康意識抬頭的今日,無論是大老闆、企業主管及一般上班族,愈來愈在乎自己的身體,在飲食上也開始要求健康概念,要吃得夠健康又輕負擔。營養師表示,只要清淡、低熱量,這種少肉、少油脂、少過度烹調、少熱量,減輕身體負擔的飲食,都可歸類到輕食主義,不需僅侷限於單一食品。

當大家將飲食化繁為簡,講究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養生之道時,也就可以去除職場上繁複應酬的飲食文化,減輕緊張壓力,讓身體常保健康,活力常在。當然少吃大魚大肉的山珍海味大餐,不但符合健康原則,也可以減少口袋的負擔,因此,「輕食主義」可謂有百利而無一害,值得大家共襄盛舉,推而廣之。

工商社會中每一個人的生活步調都很快,尤其在強調時間即金錢的十倍速時代,處於職場上的上班族,凡事都要求快快快,一刻不能閒。一旦陷入忙碌的工作漩渦中,人就會像陀螺漫無目的地轉,甚至失去人生的方向。《慢活(In Praise of Slow)一書的作者卡爾歐諾黑 (Carl Honor)深切感受到多數人像霍威爾斯(William Dean Howells)所說的:「人出生、結婚、生活、死亡,一切顯得如此混亂而急切,彷彿隨時都可能發瘋。」因此他主張「慢活」運動,呼籲人們把生活步調放慢,以重新掌握生活的主控權。

 歐諾黑認為,慢活其實是一種身體和心理隱藏的需求,它並不是將每件事牛步化,也不是遲緩、懶散、慢條斯理、要死不活,而是希望人活在一個更美好而現代化的世界。一言以蔽之:慢活便是平衡的生活──該快則快,能慢則慢,盡量以音樂家所謂的tempo giusto(正確的速度)生活。不是一味的工作賺錢,整天只是忙、盲、茫,忙得不知去向,忙得失去健康,失去家庭生活,也沒有了理想、希望。

例如調整生活的步伐,確定自己存在意義,清楚自己要什麼,想望心中理想的生活,並努力去實現。像梭羅一樣在湖畔邊蓋一間屬於自己的小木屋,安靜地享受單純的日子。或是設法忙裡偷閒,在忙碌的工作中抽身,放空自己,靜思獨處一段時間;或是在職場上能「慢工出細活」般的工作,盡力但不勉強的表現自己,讓自己可以從容不迫的處於最佳狀態。或將工作、休閒、旅遊、閱讀、靈修生活,儘量融合一起,交互運用,相輔相成。這種思想已逐漸受到許多專業經理人或上班族的重視,並開始身體力行,「慢活」運動於焉成型。

企業或職場的競爭是永無休止的,也是很殘酷的,通常是「適者生存」,或是有實力者稱雄。也就是競爭要靠實力,只是過去主要靠學歷、經歷及專業能力(以上可視為「硬實力」)取勝,現在企業主在找人才時,偏重在學歷以外的條件,諸如語言能力、EQ(情緒管理)、服從性、團隊精神、工作倫理、溝通能力、創造力等(以上可視為「軟實力」)

「軟實力」(Soft power) 、「硬實力」(Hard power)的概念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在1990年前率先提出來的,近幾年來廣被各界運用,甚至造成話題。「硬實力」可謂是有形、看得見的,「軟實力」則大都是無形、看不見的;但往往無形、看不見的,要比有形、看得見的重要,更有影響力。就像史達林曾嘲笑:「羅馬教皇有幾個步兵師?」教徒回答:「梵諦岡統治世界,從不倚靠軍隊。」凸顯獨裁者迷信武力(硬實力)的盲點,卻不知道軟實力才能真正影響人心。耶穌基督的信仰同樣影響全世界,迄今長達二千多年依然不墜,所依靠的也不是武力統治,而是一種內在生命力量的改變,這也是「軟實力」發揮的極致。

今天在職場競爭的勝負,真正見真章的,不見得是學經歷均優的人,而是具有內在特質,以「軟實力」見長者,擁有不被淘汰的續航力,才是職場上最後的贏家。

危機就是轉機,改變別人(社會),先從改變自己開始。迎接M型社會的挑戰,要成為一位稱職的現代上班族,實在大不易,只有多所調適,開闊心胸,以「輕食」、「慢活」的生活品質重新出發,以培養多種「軟實力」的終身學習態度,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在職場立於不敗之地。

 

資料來源:中信月刊2007年2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惡魔 的頭像
    小惡魔

    小惡魔の生活戲

    小惡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