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自王鏡玲老師網頁
回覆刀戟亂
作者 : | silenus00 [218.167.91.160] | 時間 : | 2006-03-25 15:35 |
很謝謝你提供的信息和文章分享。請容我另開一欄,因為欄位設計不佳,可能讓原po標題較不明顯。
我近幾年也看綜藝節目,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因為沒有個人空間,所以也沒機會享受隨自己喜好抓遙控器亂轉的看電視快感。現在呢,如果時間允許,會看八點檔和週末一點點綜藝節目,看多久就依吸引程度。你所引的對台灣綜藝節目的觀點,因為只有標題,你若願意,可以把文章借我看一下。那幾點嗅得出把綜藝節目往低俗活動靠的意味,若真如此,我認為可能是社會上知識份子在品味養成過程所製造出的階級偏見。就這點上,我不太欣賞那些跳出來叫大家不看「腥羶」節目的檢查者。貼道德標籤的意義何在呢?
你的文章寫得挺好,但每段論點似乎沒有很連貫。不知是隨筆還是一篇可能要發表的論文草稿。就當後者來演練一下吧。所以給意見較嚴苛點,請見諒。一些標題像【綜藝無敵 文化重構】動聽,但是申論不足。重構什麼?又扭曲了什麼呢? 【丑角書生擔 閨女彩旦飾】的內容和標題關係不很明顯。「奢想這些表演者透過短短兩集的綜藝型態節目去介紹此一藝術表演,有人說這是強人所難…」這段文意不清,需要再補充「短短兩集」是指?還有困擾我的是,究竟你要寫的是綜藝節目、歌仔戲?還是走向綜藝化的歌仔戲?現場演出的?還是透過電視觀看?和你一開頭的引言「一段關於綜藝化歌仔戲表演者的故事」相比,不很清楚。
另外,針對你所提的綜藝節目特色,我想再說幾句。「輕薄戲謔的語言形式+殘酷浮面的社會比較+理直氣壯的侵犯隱私+庶民參與的嘉年華+煽情鼓譟的激情催化」這些為何、如何受到觀眾青睞?觀眾在這當中把自己認同為被虐或受虐的一方嗎?這裡頭的樂趣何在?還有一點是台灣節目的抄到爛,這是我認為很大的危機--創意貧困。那些整人節目類型一再重複,呼應了人性裡哪些「殘酷」的特質呢?煽情鼓譟的群眾情緒要怎樣對待?既喜歡熱鬧同樂,又怕難以控制是兩難問題。
慶典娛樂除了被官方限制的傳統效忠家族、國家機器的父系意識型態外,滿足原本被台灣假道學社會規範所限的感官刺激本能需求,全都現形了。有需要才有創意去開出新的文化內涵,至於好與壞,怎麼決定,這就是我們之後要繼續去想的問題。
透過電視節目達到的嘉年華,即時性、便利性,填補了那些週期性、地域為主的民間慶典,也有不想舟車勞頓的惰性。怎樣說服看現場比看電視或DVD好?在這個機械擬象快大獲全勝的時代,我們需要唐吉軻德。
電視節目製造群眾效應的娛民與愚民,是一種社會現象具有的兩面性,對電視媒體的批判,恐怕將來要納入國小教科書或那些中學公民課之類的吧。但是批判的基礎何在?還需要大家辯論,這是所謂「多元」社會的處事態度吧。其實主持人像吳宗憲在「我猜」裡的即興機智,所製造出來的笑果,有時也宛如電影、小劇場導演精彩的橋段。若要進一步去進行意識型態(階級、族群、性別、世代…)的批判,這該是知識份子、尤其媒體專業的使命,但我之前說過,別忘了知識份子自己也有階級偏見的限制,我也承認自己的限制。
「女/男性別藩籬的鬆動+金錢至上的成就迷思+「性」與食的沉溺」。這裡乍看鬆動的背後,其實只是反應現前社會,相較過去的男女尊卑區分。至於哪一種藩籬的鬆動?外貌美醜的判準藩籬鬆動了嗎?食色是最基本的動物本能滿足,從未因為「文明」有所隱遁,文明只是本能壓抑(這點是佛洛伊德的)與轉移的機制。還有,這背後因為外貌所帶有的性吸引力,還有性和金錢再繼續進行交換價值的功利思考依舊明顯吧。
至於「童稚幼化的表演內容」,我懷疑這是否是另一種目前新世代權力保護傘的偽裝,對抗那些老世代的權力宰制,無法一下搏倒,又不想走傳統乖孩子唯唯諾諾失去自我,就裝傻裝可愛,自得其樂,至少還可以阿Q式地抓住自我中心幼兒期的些許特權。童稚幼化可以是手段,不一定就弱智腦殘。
以上僅供參考,嗯,我也太嚴肅了,你就當演一齣鬧劇吧。
我近幾年也看綜藝節目,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因為沒有個人空間,所以也沒機會享受隨自己喜好抓遙控器亂轉的看電視快感。現在呢,如果時間允許,會看八點檔和週末一點點綜藝節目,看多久就依吸引程度。你所引的對台灣綜藝節目的觀點,因為只有標題,你若願意,可以把文章借我看一下。那幾點嗅得出把綜藝節目往低俗活動靠的意味,若真如此,我認為可能是社會上知識份子在品味養成過程所製造出的階級偏見。就這點上,我不太欣賞那些跳出來叫大家不看「腥羶」節目的檢查者。貼道德標籤的意義何在呢?
你的文章寫得挺好,但每段論點似乎沒有很連貫。不知是隨筆還是一篇可能要發表的論文草稿。就當後者來演練一下吧。所以給意見較嚴苛點,請見諒。一些標題像【綜藝無敵 文化重構】動聽,但是申論不足。重構什麼?又扭曲了什麼呢? 【丑角書生擔 閨女彩旦飾】的內容和標題關係不很明顯。「奢想這些表演者透過短短兩集的綜藝型態節目去介紹此一藝術表演,有人說這是強人所難…」這段文意不清,需要再補充「短短兩集」是指?還有困擾我的是,究竟你要寫的是綜藝節目、歌仔戲?還是走向綜藝化的歌仔戲?現場演出的?還是透過電視觀看?和你一開頭的引言「一段關於綜藝化歌仔戲表演者的故事」相比,不很清楚。
另外,針對你所提的綜藝節目特色,我想再說幾句。「輕薄戲謔的語言形式+殘酷浮面的社會比較+理直氣壯的侵犯隱私+庶民參與的嘉年華+煽情鼓譟的激情催化」這些為何、如何受到觀眾青睞?觀眾在這當中把自己認同為被虐或受虐的一方嗎?這裡頭的樂趣何在?還有一點是台灣節目的抄到爛,這是我認為很大的危機--創意貧困。那些整人節目類型一再重複,呼應了人性裡哪些「殘酷」的特質呢?煽情鼓譟的群眾情緒要怎樣對待?既喜歡熱鬧同樂,又怕難以控制是兩難問題。
慶典娛樂除了被官方限制的傳統效忠家族、國家機器的父系意識型態外,滿足原本被台灣假道學社會規範所限的感官刺激本能需求,全都現形了。有需要才有創意去開出新的文化內涵,至於好與壞,怎麼決定,這就是我們之後要繼續去想的問題。
透過電視節目達到的嘉年華,即時性、便利性,填補了那些週期性、地域為主的民間慶典,也有不想舟車勞頓的惰性。怎樣說服看現場比看電視或DVD好?在這個機械擬象快大獲全勝的時代,我們需要唐吉軻德。
電視節目製造群眾效應的娛民與愚民,是一種社會現象具有的兩面性,對電視媒體的批判,恐怕將來要納入國小教科書或那些中學公民課之類的吧。但是批判的基礎何在?還需要大家辯論,這是所謂「多元」社會的處事態度吧。其實主持人像吳宗憲在「我猜」裡的即興機智,所製造出來的笑果,有時也宛如電影、小劇場導演精彩的橋段。若要進一步去進行意識型態(階級、族群、性別、世代…)的批判,這該是知識份子、尤其媒體專業的使命,但我之前說過,別忘了知識份子自己也有階級偏見的限制,我也承認自己的限制。
「女/男性別藩籬的鬆動+金錢至上的成就迷思+「性」與食的沉溺」。這裡乍看鬆動的背後,其實只是反應現前社會,相較過去的男女尊卑區分。至於哪一種藩籬的鬆動?外貌美醜的判準藩籬鬆動了嗎?食色是最基本的動物本能滿足,從未因為「文明」有所隱遁,文明只是本能壓抑(這點是佛洛伊德的)與轉移的機制。還有,這背後因為外貌所帶有的性吸引力,還有性和金錢再繼續進行交換價值的功利思考依舊明顯吧。
至於「童稚幼化的表演內容」,我懷疑這是否是另一種目前新世代權力保護傘的偽裝,對抗那些老世代的權力宰制,無法一下搏倒,又不想走傳統乖孩子唯唯諾諾失去自我,就裝傻裝可愛,自得其樂,至少還可以阿Q式地抓住自我中心幼兒期的些許特權。童稚幼化可以是手段,不一定就弱智腦殘。
以上僅供參考,嗯,我也太嚴肅了,你就當演一齣鬧劇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