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言:

首先,還是再次謝謝老師對這篇雜記與隨筆提出一些看法與我討論,老實來講,在我觀看我所書寫中的綜藝節目,甚至直到提筆紀錄心得與感觸的當下,心中仍舊充滿著矛盾與徬徨,這種心態來自於企圖想要跳脫自己的執見,欲以多方角度看待事物,可惜的是功力不足,以致流落紛雜的思緒。

我先行補充這裡我所觀看的綜藝節目內容是200639日至10日,由利菁所主持的「麻辣天后宮」,主題是「歌仔戲大明星」,節目分為上、下兩集,一集撥出時間為一個小時。

 

內文:

當時在書寫此篇文章時並無正式的架構,也就是屬隨興而寫,這也造成了內容的不連貫性以及題目與內容的不相合,當然後來經過審視之後,發現段落的省略與主題的跳躍,形成了過於雜亂的現象,這是我當初在書寫時沒有刻意的想要去琢磨的,有時間的話會在進一步重新省視與修改。不過就已貼出文章的分段內容來看,我在此稍作解釋說明:

1【綜藝無敵  文化重構】這裡我意圖以籠統性的方式來稍做介紹台灣目前綜藝節目的現象,當然引用了他人的觀點,而未做充分個己的意見表達,顯然產生了極為不妥的地方所在,也過於草率。然此處我所思考的重點是,在整個社會與環境變遷過程之中,所謂的社會價值觀與論述中心應該會產生些許的轉換,不論速度快亦或者是慢,逐漸扭轉的諸多現象會為台灣的文化與社會做一種重新組合的進程,譬如台灣綜藝節目引介東洋風、西洋風的節目表演型態與內容,轉至台灣後僅稍作修改亦或直接抄襲,這個經由選擇而被挑選出的複刻型節目與表演,所呈顯出來的東西,我想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它的面貌與特色意涵應該會異於其他國家的表演特色與文化特點,我的意思是說就算節目是完整抄襲他人創意,這當中是否仍會參雜屬於台灣文化基底的成分?當然,這種借用他人創作思緒去表達的東西與成果,難免會蒙蓋其他文化的味道所在。當綜藝節目吸取這樣的成分於其中時,又會產生怎樣的社會現象與文化投射?這是我所好奇的地方。綜藝當真無敵?在眾多傳播媒體汲汲追求飆高的收視率時,所衍生出來的文化向度與觀眾喜好又該是如何?

2【追逐戲夢人生  再現夢想國度】以描繪傳統藝術從事者(我筆下的重點仍著重在歌仔戲從事人員)的職業參與原由與過程,進一步藉由八○年代本土論述紛擾的時代下,跟隨潮浪般高低起伏的認同與權力機制衝擊下,意識地位的賦予作一解釋。這一批人(歌仔戲表演者)從六○年代電視產生,而搭乘台語片、電視歌仔戲的風潮,歷經衰退,而終於在九○年代逐漸由沒落的外台戲演出轉至另一形式的內台演出模式,推崇所謂精緻化、創新化,極力吸收西方的、東方的表演元素,融合貫通並摸索一種適合今日台灣市場的表演內容,不論是劇本題材的擇選,亦或是舞台設計、音樂編撰等,皆產生相當大的疏異性。而這當中的轉折面臨了一個市場的流失與觀眾階層的流轉,面對於電子化、媒體化的時代,要如何利用這樣的環境來達到宣傳與傳承(傳承目前成了傳統戲劇的口號與旗幟),一直是當今傳統藝術從事人員所要去探討與學習的地方。

另外,古早傳統表演環境中早已存有所謂的「戲箱」文化,轉至今日,戲迷文化越趨系統化與壯大化,在諸多的因素影響之下,文化藝術不再只是單一現象,反倒成為了花俏、爭艷的象徵。當從事傳統藝術者打著宣傳與傳承的「責任」,搭配著戲迷文化的趨向化,成就了相當有趣的潮流與典型,這也是兩者間所交織出最富探討性的面向,這樣的面向,當遇到綜藝節目時,又將產生何種結果?——表演者為了達到宣傳與廣告目的,賣力的搔首弄姿?戲迷者為了這樣「丑態化」的偶像情節,在網路上大打口水戰,嘲笑、諷刺、怒罵?或許這樣的結果成就了綜藝節目結束後最大的反射效果吧!

3【丑角書生擔  閨女采旦飾】→這標題隱含了些許的反諷意味,丑角與書生,閨女與采旦是兩種反面性的角色,其人物性格與特性也差異甚大,然這些表演者在遇到綜藝節目時所碰出的火花,或許大大的令我吃驚,當然我此篇書寫的目的在於「歌仔戲表演從事者VS綜藝節目」所產生的現象,當這些表演者轉放置綜藝節目之中,其所呈顯的鬧劇型態——八卦的爆料、彼此的凸槽,甚至在ending所合演的歌仔戲短劇時的嘻笑、不正經,在在都令人感受不到機智性、目的性的笑果,這也是我所疑惑的。更是為我提出「綜藝節目化的歌仔戲藝人」的問題所在。

 

此篇書寫,我企圖從綜藝節目的表象(以此文章來說並未周全,尚待修改)逐步切入,轉至歌仔戲從事者的描繪,進而交織兩者的關係與所觀看到的、產生的表象,來做為一個內在意涵的思考要點(重點),最後再轉個角度去思考,如果自身置於其中(以那些粉絲與崇拜者的觀感,而非站在我目前所處的角度時),我又該以何種心態去感受與觀看這一切?

很多的藝術表演在演出過後沒多久即出版DVDVCD等影音產品,甚至網路下載與電視轉錄等方式,在如此便捷與迅速的科技化時代之下,如何在傳統與創新之中,去創造出適合存活並吸引人們舉足前往觀賞的表演,確實有其挑戰與施行的困難性。也因此,如何包裝與宣傳行銷也成為了這時代下,不得不做的功課,只是如何突破現有的藩籬,去改變觀眾心目中所框架的形象,也就成為了另一個需要補足的學習課程,嬉鬧化當真可以達到這些表演者上綜藝節目的目的,還是只是跟隨著主持人辛辣的引領而起舞?說到這,感覺到我這個人一定是非常的無聊,才會拼命的鑽牛角尖去探討著~~哈。

其實至此,我的思慮仍舊衝突著,主觀性與侷限性也框置住某一程度上的思考立場,駑鈍的腦袋好像又在此凝結了咧。偶爾我也隨著那些綜藝節目笑翻天,是從他人談話裡窺見過往俗事而幸災樂禍、潸然淚下?亦或從綜藝節目主持人那急智性的毒舌去得到滿足?好像又不僅止於此程度的吸引,層層推究,好像得再思考、再研究囉!

感謝老師所提出的諸多看法,讓我多了許多另一方向的思索空間。

  2006426日板橋初稿                                                                                          200651日淡水貳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惡魔 的頭像
    小惡魔

    小惡魔の生活戲

    小惡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